绩效审计「什么是绩效审计」
什么是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经济性是指在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性是指一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是否得到最大的产出:效果性则是指被审计单位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经济性是指在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性是指一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是否得到最大的产出。效果性则是指被审计单位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这个定义突出了绩效审计是以3E为核心的,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署提出的一种审计方式,旨在评估政府项目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要求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成本,即减少支出。效率性则关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确保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绩效审计的概述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所进行的审计。相对于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发展史,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199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开展财务审计同时,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审计方面延伸”,这也是我国部门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第一章绩效审计基础1绩效审计的背景和意义-描述绩效审计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提升组织效率的作用。2绩效审计的含义和特点-解释绩效审计的核心概念,强调其区别于传统审计的特性。3目标与范围-明确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以及审计对象和涵盖的领域。效益审计是中国的审计术语,国外与此相同的有多种审计名称。如在一些国家的政府审计中,有绩效审计、价值为本审计、综合审计、全面审计,以及经济效率审计和项目成果审计等;内部审计则一般称为经营审计。书中详细探索了绩效计绩效管理方法、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指标、定量分析、绩效审计、绩效预算、绩效沟通与反馈等关键问题,最后讨论了绩效评估与管理的法制化。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有系统理论分析,又有深入实证研究。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常见的绩效审计模式有五种:结果导向、控制系统导向、问题导向、责任机制导向和成本-效益分析。具体方法包括审阅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和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审阅法是审查书面文件资料,审计人员查阅报表、账内部管理制度、重要记录和审计档案等。绩效审计具体方法用于审计项目的实施,包括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方法,如审阅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和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审阅法涉及查阅书面文件资料,而观察法则通过实地观察获取实物和行为证据。访谈法适用于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能广泛收集信息。绩效审计项目大致要经过四个初步调查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总况资料开始。根据这些初步调查的资料,首先确定该项目应该达到的目标或目标的适当水平,并鉴定投资、规划项目的可行性。要建立健全金融绩效审计法规体系,明确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强化金融绩效审计的合法地位,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需要制订金融绩效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明确审计标原则以及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时,要树立绩效审计理念,加强培训和提高认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金融绩效审计队伍。
绩效审计的目标
在全球范围内,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聚焦于政府项目的评价与优化,包括中央政府机构的运营效率。它的目的是为政府和立法机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审计发现、结论、评价,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政策的改进建议,以促进政策执行的改进。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对公共投资资金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或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核评确定其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经营),资金使用是否得当,政府项目和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满足了社会需求。金融绩效审计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是金融审计战略性的目标,旨在实现维护安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共同参照的目标,具体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项目审计目标则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确定,以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可以分解为三个: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订阅我们的邮件列表,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