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妃

首页 > 心情感悟

心情感悟

李老十

发布时间:2025-03-25 14:11:18 心情感悟

李老十人物性格

李老一个善良、敏感而脆弱的人物,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对真诚与高雅的追求,对创造与永恒的渴望,然而他却常常被平庸、丑陋和虚伪所包围。他渴望超越名利,淡泊自适,但现实生活中,他必须面对挣钱养家和与市俗打交道的挑战。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李老一个来自东北的学生,以其谦逊与敏感的性格,对读写字和思考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并不仅仅满足于画技的训练,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艺术理解。1984年,李老十的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荣获中央美院学生作品年展二等奖。有收藏价值,李老十先生是个艺术符号极其鲜明的艺术家,是个纠结的人,一个纠结了一生的艺术家。纠结的性格被他带到艺术中,就变成了中西方艺术美学集大成者。李老十的笔触在风荷之间流连,1990年的系列作品如“每写风荷笔自狂”等,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自在幽游》(1994年)和《怪石游鱼》揭示了他的艺术想象力。《行乞图》和《荷塘秋趣》则展示了他对人间烟火的观察与描绘。

李老十人物经历

李老一个1957年出生的艺术家,他的童年记忆中,最痛苦的是家境的贫困。他有十一兄弟姐妹,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在他四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时,经常省下学校食堂的饭菜带回给弟弟妹妹改善伙食。在老十的记忆里,大饼子、榆树叶、菜团子、豆腐渣是儿时唯一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李老十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初画残荷,以淡墨、土黄和赭色描绘残叶与莲蓬,展现出秋意的苍茫与惨淡。他曾在风雨中独游颐和园,被秋枝残叶所触动,折莲难以尽取,因此画了百十余幅残荷图,并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破荷堂”。田黎明、陈平、李老于水等是北京画坛新文人画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而其中于水借写古人的闲情逸致,表达内心宁静舒缓的心境,也响应了当今社会安定局面人们新的审美趣味。于水的绘画起步于连环画,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线描的基本功扎实,笔墨简约随性,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舒缓闲雅的格调。至此,我又想揣测一番:如果说生活的经历孕育他画画的种子,那么故乡就是这种子萌芽的一席温床,他用情愫浇灌着种子成长。硬要切开这份情愫,至少有一份是对于家一份是对于友人。在这本画册的序里,他谈到与“画家李老陈世旭、毕淑敏、朱新建、吕胜中”等文艺界名家的交往轶道出了出画册的触动点。

李老十创作特点

李老十的创作特点,体现在他对荷花、人物、偶及小品杂画和山水的大量创作中。他的荷花作品,以残叶残花和枯蓬为主,人物则以钟馗与鬼的形象为主,包括身着古装的小鬼、厉鬼,身着现代衣衫的男鬼、女鬼,以及牛头马面等,展现了夸张变形、借寓象征、宣泄表现的风格,而非写实方法和描摹再现。他以粗放的笔墨、沉郁的笔调,创作出充满内在张力与躁动的作品,与荷塘意象和他的心境相一致。李老十对自己的笔墨风格充满自信,并认为自己的风格在石疗和黄宾虹之外“另有所得”。他敢于超越齐白石,不畏古人的评价,追求独造之气,展现了深厚的自信与勇气。李老一位注重笔墨功能与表现的画家。他认为,将笔墨视为束缚创造自由的“脚镣”,放弃笔墨甚至毛笔,改用其他工具作画,虽能创造出多种花样,但真正好画却寥寥无几。老十感叹,自由是艺术创造的妙境,但自由同样也是艺术创造的大敌。他坚信,没有传统,无法离碑碑独造。李老十的创作体现了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正视勇气和批判冲动。他的作品既有思怀,又有悲痛,尽管采用了喜剧性的漫画手法。在现代社会的效益、利益衡量下,这样的艺术家和作品越来越少。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订阅我们的邮件列表,获取更多相关信息。